復刻表
復刻表

這只懷表,凝聚著一位藏家的所有想望。江詩丹頓團隊耗時八年,完成這款集卓越技藝與傳統制表精髓于一體的杰作,傾力實現藏家內心對于時計的渴望。

以《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入作:江詩丹頓閣樓工匠西敏寺鐘聲自鳴報時懷表Tribute to Johannes Vermeer-復刻表

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西敏寺鐘聲自鳴報時懷表Tribute to Johannes Vermeer,由江詩丹頓閣樓工匠部門根據訂制客人意愿特別打造的獨一無二之作,在一段漫長的交流、探索與克服挑戰過程中,打造出全新3761機芯,實現藏家心所向往的西敏寺鐘聲;軍官式表殼底蓋上惟妙惟肖再現荷蘭藝術巨匠Johannes Vermeer于1665年左右創作的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雕飾華美的表殼,吊環上裝飾著兩個手工雕琢的獅首。整只懷表里里外外的所有細節,所有講究,都是依照藏家對于時計的熱誠與渴望來實現。

以《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入作:江詩丹頓閣樓工匠西敏寺鐘聲自鳴報時懷表Tribute to Johannes Vermeer-復刻表

這只表從2013年開始研制,負責制作此表款的團隊,是打造出江詩丹頓復雜功能時計巨作57260的原班人馬,委托江詩丹頓進行此次訂制時計的收藏家表示:「我一直夢想收藏一枚真正的西敏寺鐘聲報時懷表,以五個音簧對應五個音錘傳遞聲音,并具備大自鳴和小自鳴兩種報時模式,并且采用微繪琺瑯工藝裝飾?!篂榇耍麄優椴丶胰卵兄瞥?761手動上鏈機芯-這枚直徑71毫米、厚度17毫米的機芯,包含有806個零件,由陀飛輪精準調節運轉,具備西敏寺鐘聲大自鳴、小自鳴和三問報時功能。

以《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入作:江詩丹頓閣樓工匠西敏寺鐘聲自鳴報時懷表Tribute to Johannes Vermeer-復刻表

陀飛輪設于機芯下半部分,透過表底蓋可欣賞到這一精巧裝置以每分鐘一圈的速度持續旋轉。機芯配備了西敏寺鐘聲報時,這是機械結構最為復雜的報時裝置之一,需要五個音簧傳遞聲音,每一個音簧對應一個獨立的音錘控制,由四個齒條帶動著音錘,依次敲擊音簧報時,傳遞出鐘樂聲。

以《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入作:江詩丹頓閣樓工匠西敏寺鐘聲自鳴報時懷表Tribute to Johannes Vermeer-復刻表

「西敏寺鐘聲」的名稱源自倫敦西敏寺英國國會大廈鐘樓上的大笨鐘(Big Ben),其報時鐘聲為四小節旋律,由四個不同頻率的音符組成。在大自鳴報時模式下,時計在每個整刻會完整報出刻鐘和小時。在小自鳴報時模式下,整時報出整時時間,整刻則僅報出整刻時間,不繼續報出小時。此外,還可以隨時通過表殼側面的滑桿啟動三問報時功能,按照刻鐘、分鐘和小時的順序依次報時。9點鐘位置設有選擇器,提供三種模式選擇:在「響鈴」模式下,時計會如時鐘一般,每逢整刻自動報時;「夜間靜音」模式是特別研發的新功能,在收藏家選定時區后,引入到懷表搭載的3761機芯中,可在晚上11點至次日早上9點之間自動關閉響鈴模式;在第三種模式「靜音」模式下,報時機制則完全被關閉。此外,懷表的10點和11點位置之間另設有一個選擇器,用于切換大自鳴和小自鳴報時模式。3761機芯配備兩個發條盒, 可在大自鳴報時模式下為樂音報時機制提供大概16小時的動力儲存,為時間顯示提供80小時的動力儲存。

以《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入作:江詩丹頓閣樓工匠西敏寺鐘聲自鳴報時懷表Tribute to Johannes Vermeer-復刻表

機芯的每一個細節都一絲不茍,完全以手工裝飾打磨,盡顯制表傳統精髓。擺輪板橋通體飾以精美雕飾;機芯板橋用鉆石膏打磨出鏡面拋光效果;夾板經過電鍍處理,并以日內瓦波紋裝飾,呈現出柔和的香檳色調。每一處細節都盡顯高貴的制表傳統精髓。

以《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入作:江詩丹頓閣樓工匠西敏寺鐘聲自鳴報時懷表Tribute to Johannes Vermeer-復刻表

早在這一個訂制項目啟動時,藏家就表明希望委由琺瑯藝術大師Anita Porchet采用微繪琺瑯工藝在軍官式表底蓋上再現Johannes Vermeer的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要在直徑98毫米的范圍內微縮再現名家之作的精妙,實屬不易,最終成果確實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微繪琺瑯這項傳統藝術工藝的不朽魅力。

要將精美藝術濃縮于表盤上,需要極為耐心細致,僅僅是在少女的頭巾上填涂一層釉料,就要耗時兩周。為了重現原作微妙的色彩層次,僅黑色就需由七種不同色調的釉料精心調配而成。此外,每上一層釉料便需入爐燒制一次,需在爐內反覆燒制20次左右,才能達到釉彩固色的效果,過程中沒有重新修改調整的機會。整個微繪過程歷時七個月之久。此外,懷表的主表盤采用大明火琺瑯工藝,呈現出溫潤的蛋殼色,與藍色琺瑯羅馬數字時標相映生輝。

表殼側邊的精美裝飾帶有由茛苕葉和郁金香花組成的圖案,外緣環飾一圈宛如「珍珠」的雕刻圖案,借此向Vermeer這幅傳世名作致意。這些細致的雕刻圖紋,由江詩丹頓雕刻大師逐一完成,過程中需先用劃線器勾勒出裝飾圖案的輪廓,在圖案周圍用雕刻刀以平雕手法,鑿刻出內凹的背景空間和層次感:隨后對切面和邊緣線條進行打磨拋光,并運用細線雕刻技法,突顯陰影和細節。最后經過一點點的精細雕刻,突顯啞光與拋光表面的對比,令圖案更加清晰。

吊環上所雕飾的一對雄獅,猶如精巧的藝術雕塑,唯妙唯俏地昂首咆哮。雄獅由一整塊金材質雕琢而成,在原材料上進行雕刻前,需先制作出多個3D立體列印模型,確定最合適的尺寸。兩頭獅首非常神似,僅鬃毛略有差異。雕刻大師首先會用銑刀粗略地雕出獅首的輪廓,然后用不同的雕刻刀進行更細致、精準的刻畫;隨后采用特定工具,交替呈現出緞面、啞光、拋光等豐富的紋理細節,有時還需要專門制作工具。歷經五個月,這枚懷表最終得以充分展現出雕刻與雕塑藝術的細節美感。